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三百年

编辑:adminwork
2014-01-02 15:38:50来源于:中奢网
分享:
  在国际贸易史上,中国陶瓷长期扮演国际贸易硬通货的角色。源自波斯语chini(中国的或中国人)的china(瓷器)随着中国瓷器在世界的传播,成为与中国(China)密不可分的双关语。

  在国际贸易史上,中国陶瓷长期扮演国际贸易硬通货的角色。源自波斯语chini(中国的或中国人)的china(瓷器)随着中国瓷器在世界的传播,成为与中国(China)密不可分的双关语。

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三百年
克拉克瓷

  荷兰人在模仿中国瓷器的过程也起到急先锋的作用。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海峡俘获了一条葡萄牙的货船,船号为克拉克,船上满载着中国青花瓷、漆器与丝绸。荷兰人把缴获的货物带回阿姆斯特丹,把中国瓷器拍卖,引起很大反响。从此,荷兰人以致整个欧洲称这种明晚期类型的中国瓷器为克拉克瓷,这是一个著名的陶瓷事件。英国收藏家 朱迪丝考证,克拉克瓷对欧洲陶瓷业的发展具有第一波的影响力。荷兰小镇代尔夫特窑厂大量仿造这类中国瓷器,代尔夫特遂成为模仿中国瓷器造成很大影响力的小 镇。也可以说,中国瓷器传入欧洲,就是这个小镇掀起了模仿中国瓷的第一个高潮。早先的代尔夫特釉陶纹饰往往按照明朝晚期流行的青花瓷图案,如森林奔鹿图、 亭台楼阁、山水仙女等,装饰技法多以中国装饰常见的开窗形式。那时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大量此类图案形式的瓷器。

  在中国陶瓷传播欧洲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一个模仿、变形、摆脱、创造的过程,同时产生了另外一种现象。作为“受影响国”的荷兰,产生了代尔夫特中国风格的 陶瓷(或称釉陶),这代尔夫特陶瓷又传播影响英国等国,如产生了英国的代尔夫特陶瓷。这种现象,姑且称之为“重生”。之所以要模仿荷兰代尔夫特窑生产的青 花陶瓷,英国专家朱迪丝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多数英国人用不起中国进口的青花瓷,只有富裕阶层才能享用这类中国奢侈品。英国代尔夫特陶瓷比荷兰代尔夫特陶瓷粗硬,胎体更粗厚,表面覆盖着的釉料充满蓝色、粉色的瑕疵,不如荷兰代尔夫特陶瓷画法优美细腻,18世纪后期,英国韦奇伍德奶油色陶器流行,英式代尔夫特陶瓷生产才逐渐衰退。

  之后英国发展了锡釉陶生产,这是受荷兰代尔夫特窑的影响,而代尔夫特窑的瓷器生产是模仿中国青花瓷,可见英国的锡釉陶生产源头又来自中国瓷器的影响。英国是陶瓷生产大国,著名陶瓷艺术家约 翰·德威特(John Dwight,1637-1703)在17世纪下半叶烧造出炻器(介于瓷与陶之间的器物)。另有资料称,中世纪末,德意志莱茵河畔曾烧制炻器,之后,德 国、荷兰的陶工到达英国,影响了当地的炻器生产。炻器的烧造过程不同于一般的陶瓷:炉温在1200°C,把食盐撒在器物上,食盐中的钠分子变成硅酸苏打, 再与器物中的氧化铝化合,形成玻璃质的釉覆盖器物表面,多呈棕色、黄褐色或灰蓝色。德威特不满足于炻器,1672年4月向国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1630—1685)提出辞呈说:“英国的陶瓷器,无法与闻名世界的中国瓷器、帕提亚(波斯)陶器,以至一般称为科隆陶器的炻器相比……”这封信流 露的失望,正是欧洲许多国家的担心:欧洲各国长期进口中国瓷器等艺术品, 导致白银大量流失。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在研究中国瓷器生产的秘密。之后,德威特刻苦努力,致力于生产出自己的产品,力求把外国产品排挤出英国。最初的产品 都有中国青花瓷的特征,即白地蓝花的图案、中国风情的题材等。较知名的是一种柳叶图案,当时的英国家庭几乎都用这类瓷盆,且英国人还假想中国人的爱情故事 都发生在这类背景下,以致这类图案反复出现在瓷器的装饰中。

  英国陶瓷学者罗宾把德威特的努力与美第奇家族仿造中国瓷器相提并论,是美第奇家族仿造中国瓷器后,又一个成功的尝试。德威特通过努力,寻找到可以生产瓷器 的材料,与德国炼金师约翰?弗里德里希?波特格尔(Johann Friedrich B?ttger,1682-1719他出生在Schleiz ,死在德累斯顿 。)发现了类似中国宜兴紫砂的石头。这种物质,类似玻璃,可以切割抛光,可以上黑釉产生东方漆器的效果,只要用这种铁红砂石替代萨克森的白色粘土,就可以 制造出硬瓷器了。波特格尔最初生产的是模仿中国宜兴紫砂的红色炻器,与半宝石的碧玉质地相似,故被叫作“碧玉瓷”。英国人约瑟亚?韦奇伍德(Josiah Wedgwood,1730-1795)在研制独具特色的奶色炻器时,从技术上模仿了波特格尔的“碧玉瓷”。

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三百年
WEDGEWOOD瓷

  韦奇伍德窑厂是英国最早采用机械化生产陶器的工厂。所生产的奶色陶器,被宫廷看中,称为“女王陶器”。约瑟亚—韦奇伍德1759年创立的“WEDGEWOOD”品牌瓷器,一直是英国王室御用瓷,成为世界上最具英国传统的陶瓷艺术象 征。1769年,韦奇伍德在斯塔福德郡(这里有很多著名窑场,如伍斯特窑)建立欧洲第一条瓷器生产线,并规定,此线必须贯彻工厂制度并全面实行劳动分工。 在这家工厂里,每名工人都必须是某道生产工序的行家里手,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观念。德国学者雷德侯发现,韦奇伍德建立这条瓷器生产线的灵感来源,却是熟 读了“瓷器间谍”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弗朗索瓦?泽维尔?昂特雷柯莱(Francois Xavier d'Entrecolles,汉文名殷宏绪,1664-1741)有关中国瓷器生产的书简。可见,英国最著名的韦奇伍德陶瓷生产与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提示:如注明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
相关阅读
[收藏]
精彩推荐
时尚资讯
图库精选
奢品风尚
奢侈品产品库
更多奢品
每日精选
奢侈品产品库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