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在798艺术区的生存困惑

编辑:adminwork
2014-01-02 15:38:50来源于:
分享:
  798是艺术机构必争之地,全中国就只有这样一个可以看到新艺术集中的地方,因此这里成为资本厮杀的战场,也是常理中的事,毕竟中国人做事情就是“物以稀为贵”的心态,只要沾点798的地气,就有说事的资本,因此798即便是虚火上身也是旺旺的。

  798是艺术机构必争之地,全中国就只有这样一个可以看到新艺术集中的地方,因此这里成为资本厮杀的战场,也是常理中的事,毕竟中国人做事情就是“物以稀为贵”的心态,只要沾点798的地气,就有说事的资本,因此798即便是虚火上身也是旺旺的。

  我在前几年就有一个观点, 不把经营放在第一位的画廊就不是好画廊;不把好作品卖出好价格的也不是好画廊——现在再补充一点,把不好的艺术作品卖出好价格,终会受到报应的。有两种画 廊经营者为典型,一种是把自己当作圈子里的人,因此在经营理念上一塌糊涂,展览做得非常夺目,但是经营上完全处于空白一片。另一种把自己太当作生意人,结 果这10年就遭遇两次金融危机,而这次显然波及面更大,谁是裸游者,则已一清二楚。有一点大家一定身同感受,很多画廊老板不重视自己的“画廊小姐”,把非常重要的销售岗位工作拱手相让,也就埋下明天收获的苦果。而投资额 度在100-300万一年的中等画廊,很难看到有5,6个销售员在做真正的业务拓展与客服工作,更多的都是展务工作人员,其结果可知——实际上在一家创业 公司而言,这笔初始的租金为数不了的,但是回报率。现在798最失败的是,这么多人每年过亿银子在这里前仆后继,却没有把“艺术是一桩好生意”大牌立起 来,反而很多资金打了水漂。画廊没有独家“功夫”,要在798生存下来,绝非易事。因此最后留下的画廊都会慢慢的变得非常老实,都会把多余的精力憋回去, 只取一条商业最大化的路线,其结果798就造成了最原始的野蛮竞争,大家都在做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产品线,前几年符号化作品横行为典型,结果就是市场面越做越小。

  即便表面上看上去最有商业厚度的一些画廊,艺术经营者面对798过于弹性的租金实在无法接受。理性者诸如当年的“过江龙”林松之翰墨画廊,我猜退出798 之前一定是发了狠心再也不愿回来了——潜台词是此处不留爷爷自有去处。更有万分精明的红门老布朗从798撤退又躲回他的艺术财富之明代箭楼里,可谓深韵中 国古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些年太多画廊在798几乎还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号就已经倒下了,有时候想想,艺术界真是苦行僧,很多老板好不容易苦了一 笔钱,却没想到在798失了意,完全玩不转。包括湖南美术出版社本来想做一个北京的前哨站点——“圣之空间”,但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梦吧,博弈 了几个展览都声势而实际上捞不到什么便宜。当然比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当代艺术领域的“不作为”,前者还是最敢于吃当代艺术的“螃蟹者”。798归结起来只有两点:一是比谁的钱投入的多,二是比谁赚回来的钱最多,这才是最刺激的艺术与财富相碰撞的游戏。有时候在梦中想想1张1万的画被炒到100万,1000万,前期真的小投入算什么——这在梦中想想倒是可以,但是现实是,就怀有这样的“赌徒”心态捆绑了一批又一批自我聪明、感觉良好的人。

  身在798,便不是每个人都能割舍得下,说撤退就撤退——在这个行当里混活,再苦都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台湾来的老牌操盘手索卡画廊老板萧富元坦诚,去年 “在北京是亏钱的”。和他一样感受到行业巨大寒流的老板在798抓起来一大堆。而连798画廊“老戏骨”、荣升北京画廊协会会长的程昕东都认为,“画廊去 年的业绩几乎是持平,持平只是坚持的一个态度,对画廊的发展来说是不够的”。3818库原来的一批画廊如今差不多只剩下张思永千年时间、艺凯旋两家画廊, 其他都几乎都跑得无影无踪,现在又是新的机构组合。年前我和张思永开玩笑:现在物业管理方“逼走”了标志性的人物诸如,黄锐、洪晃、徐勇,你和“3+3工 坊”的女老板满开慧就是798的符号代表了。比如如果我是798的决策者,绝对会把类似跨界女活宝洪晃,这样一个社会各种资源交汇象征性人物留在798,而不是拱手相送给歌华集团那边,这样做可能更符合798文化创意发展的未来——废旧的老工厂七星电子厂现在吞噬了这么多人的“血”,当然恢复了精气神,但是这种只强调眼前租金的利益,显然极大了摧毁了画廊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好比如,宋庄政府层面暂时是不可能让符号性意义的栗宪庭离开宋庄。这里开个玩笑,798毕竟是一个地盘不大的创意园区,而宋庄却是一个土地资源储备巨大的乡镇,考虑的问题格局当然不一样。

提示:如注明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
相关阅读
[收藏]
精彩推荐
时尚资讯
图库精选
奢品风尚
奢侈品产品库
更多奢品
每日精选
奢侈品产品库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