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天天上演的“愚人节”

编辑:adminwork
2014-01-02 15:18:11来源于:
分享:
  最近,姚政和宁玉新跳出来说,砸掉的里面不少是真品。这真是笑掉大牙,我宁愿相信秦始皇兵马俑是外星人干的,也不愿相信这些砸掉的瓷器里有真品。如此乌龙的事件竟引起媒体热烈关注,还惊动北京市文物局出面澄清,制片人披露内情,说实话有点无聊。  

  最近,姚政和宁玉新跳出来说,砸掉的里面不少是真品。这真是笑掉大牙,我宁愿相信秦始皇兵马俑是外星人干的,也不愿相信这些砸掉的瓷器里有真品。如此乌龙的事件竟引起媒体热烈关注,还惊动北京市文物局出面澄清,制片人披露内情,说实话有点无聊。

收藏界天天上演的“愚人节”

  前一阵“金缕玉衣”、“汉代玉凳”的笑话刚刚停息,宋徽宗“千字文”、徐悲鸿“九方皋”的闹剧还没收场,这两天又有“好戏”连台。先是有“专家”认定,坊间出现的一对“大明永乐年制”青花热水瓶是真品。接着,又有几位专家跳出来,声称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砸掉的赝品绝大多数是真的。

  今年5月,北京首都博物馆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展览从节目中被砸的300多件瓷器赝品里挑出30余件“精品”,与首都博物馆提供的40余件(套)真品对比陈列。结果两位“专家”——姚政和宁玉新(恕不列出他们吓人的头衔),跳出来说,砸掉的里面不少是真品,“并且不乏珍品”。宁专家更具体,认为展览中的“赝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都是珍品,还说“我敢为我的言论负法律责任”。

  稍具古玩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行业向来奉行“偷鸡原理”和“宽恕法则”。所谓“偷鸡”,就是他们喜欢将假的当真的卖,打死也不肯将真的当假的卖,更不用说砸了。碰到东西真假难分时,他们更倾向于认为东西靠真,而且敢向买主保真,因为断伪的概率很小,他“偷鸡”的赢面就大。另外即使真的东西,在断代上古董商们也往往喜欢往上靠,把“文革”前的说成是民国的,民国的说成是晚清的,依此类推。这就是“宽恕法则”。也许有人会说,节目里面的“持宝人”是普通百姓,不是古玩商,他们不懂文物。那么还有一个常识告诉你,天上不掉馅饼,鸡窝里飞出凤凰的事情也没有。宝物在不懂的人手里持有到现在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尤其是在大陆。更何况在场还有专家掌眼呢。所以砸掉的全是赝品,我们大可不必怀疑。

  令人疑问的倒是,这个节目号称“去伪存真”,那么没有砸掉的就都是真的?记得2008年,笔者去北京拜访陈重远老人。谈到王刚主持的节目,老人很生气,认为这“砸”的手法太卑鄙。“你砸掉的固然是假的,那留下来的呢?就是真的了?也是假的啊!这手法太恶劣了,还‘去伪存真’,分明是欺骗老百姓!啊哟我的老天爷,现在是玩这种把戏!”老人一眼看出里面可能潜伏的利益链,可谓火眼金睛。虽然笔者并不完全认同老人的看法,但确实听闻不少鉴宝栏目里面猫腻重重,将假的鉴成真的,并高估价位,将不值钱的说成很值钱的,再通过媒体的放大效应,事后达成某种交易等等。反正看似阳光娱乐的鉴宝节目,一经别有用心的人“点铁成金”,立时铜臭扑面。我看这也是有关部门今年联合发文整顿规范文物鉴定类节目的主要原因。

  再说那位“专家”,竟敢跳出来大胆宣言这批假而又假的瓷片里面有百分之九十是真品。不知道是无知者无畏,我们收藏界也需要如此打假的“方舟子”?还是他的嘴巴已被造假集团“绑架”,为假货出笼制造舆论?或者,他本人就吃进了不少赝品,藉此壮胆,铺垫下家?或者,他根本早就应该去接受一门特别的收藏心理学辅导了……

提示:如注明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
相关阅读
[艺术]
精彩推荐
时尚资讯
图库精选
奢品风尚
奢侈品产品库
更多奢品
每日精选
奢侈品产品库
2/3
赞助商链接